产品展示
子栏目一
子栏目二
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3060零碳路线图——湖北省
来源:江南体育app下载入口    发布时间:2024-02-18 19:23:40
产品描述: 零碳工厂精心梳理了各省市近零碳排放区的有关政策和建设路径,今天我们推出3060零碳路线图-湖北省。 “近零碳排放区”是一个需要政策引领、方案指导、产业协调、企业配合、金融托举的综合性复杂方案。“近零碳排放区”并不是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是通过工艺升级、能源替代、碳排放交易等技术与金融手段,实现碳排放的削减与中和,接近近零碳状态。 “近零碳排放区”的建设尚无先例可循,但在“...
下一个产品 上一个产品

详细介绍

  零碳工厂精心梳理了各省市近零碳排放区的有关政策和建设路径,今天我们推出3060零碳路线图-湖北省。

  “近零碳排放区”是一个需要政策引领、方案指导、产业协调、企业配合、金融托举的综合性复杂方案。“近零碳排放区”并不是不产生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是通过工艺升级、能源替代、碳排放交易等技术与金融手段,实现碳排放的削减与中和,接近近零碳状态。

  “近零碳排放区”的建设尚无先例可循,但在“双碳”背景下将会是未来各省市规划和建设的目标,将有力促进省市“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要深入认真学习贯彻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局,持续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扎扎实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让美丽湖北、绿色崛起成为湖北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底色。

  要深入贯彻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推动碳市场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更大贡献。

  从全国范围来看,虽然湖北低碳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低碳化水平仍然不高。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按照全国各省市的碳生产力、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和人类发展指数,将不同省区的低碳和城镇化发展水平分为4个梯队,湖北仅位于第三梯队,仅仅领先于广西、海南、贵州、甘肃和新疆等发展比较落后的省份。

  从能源消耗与经济结构的角度看,湖北省高能耗、高排放产业比重较高,低碳化产业支撑不够。

  1.总体而言,湖北省的重工业比重依然较高。工业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占碳排放占碳排放的75%-90%左右,而重工业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占比很大。“十二五”以来,湖北省重工业比重虽然会降低,但还维持在65%左右。

  2.湖北省的优势工业中高碳排放行业居多。12大千亿元产业中的纺织、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电力等都是高能耗、高碳排放行业。以鄂州市为例,2013 年鄂州市冶金、电力、建材、机械铸造4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5%,4大支柱产业万元增加值平均能耗达4.28吨标煤(tce),远高于全市万元GDP能耗水平。

  3.湖北省的服务业中高碳排放行业占比较大。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在35%以上,在服务业中仍保持主体地位。金融、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低碳排放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仅有15%左右。

  4.自2009年来,湖北省碳排放强度呈现连续下降趋势,年均下降8.47%,这一指标表明湖北省的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单位碳排放的经济效益有所增加。湖北省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工业与制造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较高。

  2022年2月17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举行集体学习,听取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苏伟关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专题辅导报告中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推动湖北加快实现绿色崛起。基于湖北省工业产业体系真实的情况,本文选取工业园区为例讨论怎么来实现近零碳排放。

  相关专家觉得,园区要实现减碳排放路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开源、节能以及增汇。“开源”即利用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替换化石能源减少能源供应端的碳排放量;“节能”即利用节能照明、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等技术方法降低园区能源消耗总量;“增汇”即是通过在园区内增加草木碳汇以吸收二氧化碳。根据《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近零碳园区通常要从基础通用、规划布局与土地利用、园区建设、低碳生产、低碳管理、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低碳交通、低碳保障、低碳评价等九个方面综合考量、设计和建设。

  政策体系支撑。搭建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工具包,基于生命周期方法开发并编制园区温室气体核算框架与实施细则,开发在线核算工具包;制定园区零碳发展分类指导路线图。针对不同园区,依据园区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等制定符合园区零碳发展的行动线路图,支撑园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绿色低碳、零碳转型;开展碳达峰示范试点园区建设。选择一批绿色发展基础好、产业体系优势足、低碳达峰意愿强、经济实力有保障的园区,从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核算、定制化碳达峰路径规划等方面开展示范试点,并争取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在十四五期间形成一批低碳、零碳示范园区。

  零碳产业支撑。零碳能源。零碳能源指的是在生产、使用的过程中不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核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相较于独立的工厂,工业园区的规模优势更能有效的进行一体化的综合能源规划,整合能源投资和能源技术。对于工业园区而言,构建以可再次生产的能源为主的零碳能源系统,不仅要考虑所采用的能源种类,还要搭建配套的基础设施,如智能电网、储能设备;零碳建筑。零碳建筑指零碳排放的建筑物,可以独立于电网运作,全部能耗由场地产生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提供。此外,零碳建筑还能够大大减少其他空气污染物、降低建筑经营成本、改善建筑内部环境,并提高建筑抵御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的能力;零碳交通。零碳交通核心是以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交通工具电气化,同时鼓励公共出行、共享出行。当然,交通领域的无碳化部分取决于供电端。但仅就园区内的零碳交通而言,主要指园内的共享单车/汽车、新能源公交车等。

  零碳技术应用。“零碳”技术是实现能源供给结构转型的关键技术,其中既包括零碳电力技术,也包括零碳非电能源技术。零碳新能源技术,新能源发电技术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技术;零碳储能技术,储能技术是支撑我国大规模发展新能源、保障能源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抽水储能技术是发展最成熟、建设顶级规模的蓄能方式;能源互联网技术,由于风、光等资源特性,新能源出力存在随机性和波动性,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源系统、智能电网都是热点研究方向。

  生态环境保护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降碳摆在更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经济社会疫后绿色复苏。充分的发挥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撑保障作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生态产品,为畅通国内大循环贡献环保力量。

  “十四五”期间,华中电网处于系统大发展、电网大建设、能源大转型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阶段。新能源大规模集中并网和分布式电源带来电源结构性变化,特高压快速发展和配电网有源化延伸带来电网结构性变化,大容量、远距离送电、交直流混联的大电网格局进一步深化,保障大电网安全的压力比以往更加突出。

  “十四五”时期,湖北城乡将进入垃圾分类的“强制时代”,实施垃圾分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将是“十四五”时期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一项新任务。从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出发,构建标准完善、运作精细、实效显著的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的全程管理体系,最终实现以法为据、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通过垃圾分类这种城镇和乡村居民生活方式革命,以此推进全省城乡人居环境绿色化以及城乡发展方式绿色化。

  2021年,美的集团旗下的美的楼宇科技,以iBUILDING数字化平台为核心,聚焦建筑楼宇信息流、能源流、交通流、体验流,颠覆性的打造“美的LIFE数智建筑”解决方案,把场景体验、服务体验、能效管理、健康环境、安全保障等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服务相互融合,并衍生出“LIFE低碳解决方案”、“LIFE数智轨交解决方案”、“LIFE数智园区解决方案”和“LIFE智慧医院解决方案”。

  1.自有办公楼宇屋顶分布式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其中,光伏发电抵消近35%的能源消耗,在光伏存在昼夜波动性的当下,储能的应用解决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发电的碎片化和波动性。

  2.依托美的楼宇科技自身在暖通空调、电梯、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和智慧物联网领域的领军优势,LIFE低碳解决方案从端到端,从供能侧到消费侧,应用了大量节能减碳技术,带动了美的自身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3.楼宇本身的耗电大概占社会用电的40%,其中暖通约占楼宇能耗60%,电梯约占楼宇能耗的15%,两大能耗体约占楼宇建筑能耗的75%。因此,在园区空调耗能最集中的办公区域,美的MDV8系列多联机和数智电梯成为了办公区域能耗管理的两张王牌。其中,MDV8搭载三重自适应调节MOS8.0,通过建筑空间特征识别、系统冷媒温度判断、室内机风量流量自适应三大步骤,达到主动节能。搭载的新型冷媒回收设备,让冷媒回收率达到99%。再加上一定的电网购电和绿证购买,在其办公区域率先实现了碳达峰的目标。

  4.iBUILDING与暖通设备互联,让园区MDV8系列多联机,更好的实现建筑空间特征识别、系统冷媒温度判断、室内机风量流量自适应,达到主动节能。分布式光储一体化、多联机、物联网形成的新型电力系统,从能源生产侧到能源消费侧,打通了能源流,形成了一个闭环。将成为一个绿色、稳定、可靠的能源系统。


上一篇:彭博社:2022年全球清洁动力出资到达11万亿美元 下一篇: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亿:电气化是建设零碳能源系统的关键